擷取

 

鄒開蓮:看好台灣電商成長性

擷取  

Yahoo奇摩上午舉辦電商跨界論壇,Yahoo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鄒開蓮表示,台灣每個月有近1000萬人在網路上購物,隨著行動裝置普及和更多業者加入,看好未來成長性。

鄒開蓮說,台灣零售業成長的動能來自電商,過去6個月電商成長12%,實體零售只成長3%。過去消費者網購商品以3C、女性流行商品為主,現在包括生活用品、家電等都有很大的成長,對實體零售業者是很好的機會。

她說,台灣電商消者不斷增加,目前每個月有近1000萬人在網路上購物,相較 1年前大幅成長。隨著行動裝置普及和更多業者加入,對網路購物的消費者持續成長有信心。

 

實體通路進入電子商務,需要找到好教練

擷取  

* 台灣每個月已經有960萬人上網購物
* 行動電子商務比重越來越高
* 電子商務的三大關鍵是商品力、品牌與價格

台灣每個月已經有960萬人上網購物,電子商務已成為台灣人最主要的購物方式之一,但過去大多是網路原生店家經營電子商務,許多實體店面或商品生產者不知道如何上網銷售。鄒開蓮建議,實體通路與商品生產者上網銷售時要特別關注商品力、品牌,並且找到好的教練,才可能成功。

雅虎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鄒開蓮今日上午在雅虎電商跨界論壇指出,現在消費者的習慣已經全面轉移,電子商務已經變成零售業的最大通路。上週她去韓國首爾東大門逛街,問了當地的朋友東大門哪間店最好,但當地的朋友卻回答「I only buy online」(我只上網買東西),而這樣的浪潮不只在韓國發生,而是正在席捲全世界,包含台灣。

鄒開蓮表示,台灣電子商務現在每年成長率高達12%,但實體零售卻不容易成長,現在電子商務已經是零售最大通路,台灣現在每個月有960萬人上網購物。但過去在電子商務上成功的大多是網路原生店家,許多實體店家因為缺乏好的教練或者因為不了解電子商務,所以錯失了電子商務商機。

在最近幾年,由於智慧型手機的普及,又大幅促進了電子商務發展。鄒開蓮說,現在許多人雖然去逛實體店面的同時,都還是會上網查詢價格,最後可能是在網路上販賣相同商品的人,賺到了在實體店面逛街消費者的錢,而且根據雅虎內部的數據來看,週末用手機購物的人,反而比上班日更多。

以前的電子商務可能只是販賣實體商品,現在我們生活周遭的食衣住行都已經全面電子商務化,消費者在網路消費的門檻已經消失,價格甚至也不是電子商務的關鍵。許多實體通路業者以為網路消費者只找便宜貨,但鄒開蓮提醒,現在電子商務真正的關鍵是品牌與商品力,只要商品與服務具有好的品牌與商品力,消費者已經不再以價格為唯一考量,什麼價位的東西都賣得動。

雖然電子商務是一波大浪潮,但鄒開蓮也建議,實體通路通常需要一個好的教練,才有機會在電子商務中乘風破浪。除了店家本身的商品力與品牌外,進入電子商務的生態圈還要考慮三個重點,包含電子商務平台的功能是否完整全面、如何透過消費者洞察與數據了解使用者,以及用故事來宣傳品牌。

鄒開蓮說,過去電子商務網站只能根據消費者的年齡、性別來預測消費者行為,但不夠精準,現在網站可以收集更多消費者的「數位軌跡」,並透過數位軌跡預知消費者的購物喜好,例如在網路上查詢過食譜的消費者,就可能上網購買食材,透過分析使用者的數位軌跡,可以提供更個人化的商品推薦與使用者經驗。此外商品在網路上也需要用更適合網路的方法說故事,才能造成熱潮。

 

 

實體通路如何在電子商務成功?專家建議重新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,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經驗

擷取  

 台灣的消費者實體購物的時間越來愈少,需要透過零碎時間購物
* 行動電子商務的消費轉換率、消費頻率、消費金額,都超過桌上電腦
* 銷售永遠以消費者為導向,消費者的需求驅動電子商務的改變

由於消費者現在購物時間越來越少,但智慧型手機普及率越來越高,讓電子商務演進到行動商務與O2O(網路到實體)階段。專家建議,實體通路進入電子商務沒有訣竅,重點還是了解消費者的需求,以消費者為導向,只是網路上滿足消費者的手法會與實體不同,需要重新思考。

台灣現在越來越多消費者上網購物,許多實體店家都希望透過網路獲得更多客戶,但電子商務真正的成功關鍵是什麼?雅虎電子商務事業群副總裁王志仁指出,電子商務與實體店面的經營訣竅其實一模一樣,就是永遠以消費者為導向。

王志仁舉例,消費者如果要上網買2萬元的包包,一次付出2萬會有罪惡感,但分24期罪惡感就比較低。有些人上網買東西不想要讓家人知道,所以要有超商取貨,否則消費者還是要去實體通路買。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讓自己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,經營電子商務才會成功,消費者的需求驅動電子商務的改變。

王志仁表示,電子商務真正的變化不在於科技的發展,而是而是消費者行為與習慣的變化。很多實體通路的經營者並沒有察覺,台灣人現在逛街的時間已經比以前少很多。

根據政府統計,台灣人的平均工時其實仍還在微幅增加,但台灣人現在又越來越重視運動休閒,到了週末很多人跑馬拉松、露營、騎自行車、野餐,休閒時間也變長。在工時增加、休閒時間增加的情況下,平均每個人逛街購物的時間就減少了,所以實體店面的平均消費者一定會減少。

曾經有長期實體通路與電子商務經驗的王志仁透露,以前雅虎的電子商務一到了週末,消費者就變少,因為很多人還會去實體購物,但現在越來越多消費者在週末改用手機購物,所以現在電子商務從星期一到星期天,業績都很好,手機已經成為電子商務與實體店面最大的影響因素之一,消費者現在雖然去逛街的時間變少,但透過手機,隨時可以上網,使用零碎時間買東西,不用專程去店面。

以往手機的螢幕小,王志仁表示,當初也很擔心到底使用者會不會用手機上網購物,但後來發現,在行動APP上的消費轉換率、消費頻率、消費金額,都超過桌上電腦,使用者喜歡用手機購物,也因此台灣現在使用行動網路購物的使用者超過使用PC的消費者。

王志仁說,零售業與服務業在最近幾年已經快速變化,最早1.0的階段是實體零售,2.0時進入了最早期的網路購物,現在則是3.0版的行動商務與O2O,但我們很快就要進入虛實整合,零售服務全面電子商務化 的4.0階段。

什麼是虛實整合呢?王志仁指出,過去電子商務只有零售業,買東西,現在虛實整合可以擴大到服務業,從叫計程車、送洗衣服、去餐廳吃飯,全部可以電子商務化,這時候包含餐卷票券虛擬化、電子會員卡、行動支付、LBS推播、CRM整合、POS整合等等,都可以讓實體店面全面電子商務化,讓消費者的生活場景全面轉換。

 

 

心得:

未來電子商務的普及是全世界的趨勢,如何把實體通路導入電子商務是很多零售商必須重視和加緊佈局的,網購這塊市場3C和女性流行商品,例如電腦、手機、修身和性感的女裝商品已經深耕很久了。

 

許多實體店面或商品生產者不知道如何上網銷售。鄒開蓮建議,實體通路與商品生產者上網銷售時要特別關注商品力、品牌,並且找到好的教練來教學,才可能成功,才會讓自己的商品變熱賣商品。

 

很多春夏流行的商品也都是在利用網路在做銷售。

 

電子商務的三大關鍵是商品力、品牌與價格,實體通路與商品生產者上網銷售時要特別關注商品力、品牌,並且找到好的教練,才可能成功。

 

電子商務最重要的是以需費者的需求為導向,也是消費者需求在改變電子商務。如何快速到貨,甚至用最低價搶購、限量  要打進電子商務的市場,不只是商品力與品牌,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是否有考慮到三個重點,電子商務平台的功能是否完整全面、如何透過消費者洞察與數據了解使用者,以及用故事來宣傳品牌。商品在網路上也需要用更適合網路的方法說故事,才能造成熱潮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willy31101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